|
電磁輻射污染與防治初探 |
|
|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fā)展,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關注,這就是被人們稱為“隱形殺手”電磁輻射。今天,越來越多的電子、電氣設備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種頻率的不同能量的電磁波充斥著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乃至更加廣闊的宇宙空間。對于人體這一良導體,電磁波不可避免地會構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一、電磁輻射污染源的種類和特點 1、電磁輻射的概念 電磁輻射: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由源發(fā)射到空間的現象,能量以電磁波形式在空間傳播。 2、電磁輻射污染源的種類 2.1 廣播電視發(fā)射設備,主要部門為各地廣播電視的發(fā)射臺和中轉臺。 2.2 通信雷達及導航發(fā)射設備通信,包括短波發(fā)射臺,微波通信站、地面衛(wèi)星通信站、移動通信站。 2.3 工業(yè)、科研、醫(yī)療高頻設備 該類設備把電能轉換為熱能或其它能量加以利用,但伴有電磁輻射產生并泄漏出去,引起工作場所環(huán)境污染。工業(yè)用電磁輻射設備:主要為高頻爐、塑料熱合機、高頻介質加熱機等。醫(yī)療用電磁輻射設備:主要為高頻理療機、超短波理療機、紫外線理療機等?茖W研究電磁輻射設備:主要為電子加速器及各種超聲波裝置、電磁灶等。 2.4 交通系統(tǒng)電磁輻射干擾,包括:電氣化鐵路、輕軌及電氣化鐵道、有軌道電車、無軌道電車等。 2.5 電力系統(tǒng)電磁輻射,高壓輸電線包括架空輸電線和地下電纜,變電站包括發(fā)電廠和變壓器電站。 2.6 家用電器電磁輻射,包括計算機、顯示器、電視機、微波爐、無線電話等。 二、電磁輻射危害 1、電磁輻射危害人體的機理 電磁輻射危害人體的機理主要是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累積效應等。 1.1 熱效應:人體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電磁波輻射后相互磨擦,引起機體升溫,從而影響到體內器官的正常工作。產生熱效就應的電磁波功率密度在10mW/cm2;微觀致熱效應1 mW - mW/cm2;淺致熱效應在10mW/cm2以下。熱效應可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不可恢復的傷害,如:眼睛產生白內障、男性不育:當功率為1000W的微波直接照射人時,可在幾秒內致人死亡。 1.2 非熱效應:人體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微弱的電磁場,它們是穩(wěn)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電磁場的干擾,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微弱電磁場即將對人體的非熱效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神經系統(tǒng):人體反復受到電磁輻射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及其它方面的功能發(fā)生變化。如條件反射性活動受到抑制,出現心動過緩等。 感覺系統(tǒng):低強度的電磁輻射,可使人的嗅覺機能下降,當人頭部受到低頻小功率的聲頻脈沖照射時,就會使人聽到好像機器響,昆蟲或鳥兒鳴的聲音。 免疫系統(tǒng):我國有有初步觀察到,長期接觸低強度微波的人和同齡正常人相比,其體液與細胞免疫指標中的免疫球蛋白1gG降低,T細胞花環(huán)與淋巴細胞轉換率的乘積減小,使人體的體液與細胞免疫能力下降。 內分泌系統(tǒng):低強度微波輻射,可使人的丘腦——垂體——腎上腺功能紊亂;CRT、ACTH活性增加,內分泌功能受到顯著影響。 遺傳效應:微波能損傷染色體。動物試驗已經發(fā)現;用195MHz、2.45GHz和96Hz的微波照射老鼠,會在4-12%的精原細胞骨形成染色體缺陷,老鼠能繼承這種缺陷,染色體缺陷可引起受傷者智力遲鈍、平均壽命縮短。 1.3 累積效應: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作用于人體后,對人體的傷害尚未來得及自我修復之前,再次受到電磁波輻射的話,其傷害程度就會發(fā)生累積,久之會成為永久性病態(tài),危及生命。對于長期接觸電磁波輻射的群體,即使功率很小,頻率很低,也可能會誘發(fā)想不到的病變,就引起警惕。 2、電磁輻射危害 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主要包括對電器設備的干擾和對人體健康的負面影響兩大方面。 2.1 對電器設備的干擾,對電器設備的干擾這幾年最突出的情況有三種: 一是無線通信發(fā)展迅速,但發(fā)射臺、站的建設缺乏合理規(guī)劃和布局,使航空通信收到干擾,如1997年8月13日,深圳機場由于附近山頭上的數十家無線尋呼臺發(fā)射的電磁輻射對機場指揮塔的無線電通信系統(tǒng)造成嚴重干擾,使地對空指揮失靈,機場被迫關閉兩小時。 二是一些企業(yè)使用的高頻工業(yè)設備對廣播電視信號造成干擾,使周圍居民無法正常收看電視而導致嚴重的群眾糾紛,如北京市東城區(qū)文具廠就曾因該廠的高頻熱合機干擾了電視臺的體育比賽轉播,被憤怒的群眾砸壞了工廠的玻璃。 三是一些原來位于城市郊區(qū)的廣播電臺發(fā)射站,后來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被市區(qū)所包圍,周圍環(huán)境也從人煙稀少變?yōu)槿丝诿芗,電臺發(fā)射出的電磁輻射干擾了當地百性收看電視。 2.2 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199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最新調查顯示,電磁輻射對體有五大影響: 一、電磁輻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美國一癌癥療基金會對一些遭電磁輻射損傷的病人抽樣化驗,結果表明在高壓線附近工作的人快24倍。 二、電磁輻射對人體生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造成直接傷害。損害中樞神經系統(tǒng),頭部長期受電磁輻射影響后,輕則引起失眠多夢、頭痛頭昏、疲勞無力、記憶力減退、易怒、抑郁等神經衰弱癥,重則使大腦皮細胞活動能力減弱,并造成腦損傷。 三、電磁輻射是造成孕婦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fā)因素。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女性和胎兒尤其容易受到傷害,調查表明:1至3個月為胚胎期,受到強電磁輻射可能造成肢體缺陷或畸形;4至5個月為胎兒成長期,受電磁輻射可導致免疫力功能低下,出生后身體弱,抵抗力差。 四、過量的電磁輻射直接影響兒童組織發(fā)育、骨骼發(fā)育、視力下降;肝臟造血功能下降,嚴重都可導致視網膜脫落。 傷害眼睛功率密度與形成白內障的時間的閾值曲線不是直線,在每一個頻率上照射兔眼似乎都需要一個微波功率密度閾值,低于這個曲線,即使連續(xù)照射也不會產生眼損傷。在500MHz以上,白內障形成的最小功率密度約150 mW/cm2,低于500MHz的頻率引起眼損害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五、電磁輻射可使男性性能下降,女性內分紊亂,月經失調。 199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TO)在有關電腦屏幕與工人健康問題的最新修正意見中指出:在電腦屏幕工作環(huán)境下,有些因素可能影響妊娠結果。首先受到影響的是男方,長期受到電磁波輻照,有可能使男性精子減少,使精子基因畸形并可能變成不育或者畸胎;其次是孕婦,有報道說在電腦前1周工作20小時以上的孕婦生畸形的概率要比普通孕婦高2-3倍,而生女孩的概率大。 3、電磁輻射八大高危行業(yè) 金融:由于普遍使用計算機網絡、現代化辦公設施,操作人員直接受到電磁輻射。 廣電:廣播、電視發(fā)射系統(tǒng)、無線電發(fā)射系統(tǒng)、編輯機房、演播室均向外發(fā)射大量電磁波。 IT:計算機系統(tǒng)及網絡隨時向外發(fā)射大量電磁波。 電力:高壓輸電、變電、發(fā)電設施產生高強度電磁波。 電信:移動通訊基站等無線通訊系統(tǒng)電磁波強度很大,尤其是手機對人體的危害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民航:民航指揮塔及飛機本身都向外發(fā)送大量電磁波,此行業(yè)人員尤其應注意防護。 鐵路:電氣化鐵路的電力線及變配系統(tǒng)向外發(fā)射大量電磁波。 醫(yī)療:高頻理療、超短波理療及各類頻譜儀,都向外發(fā)射大量電磁波。 三、電磁輻射防護 1、電磁輻射的防護對于不同的電磁輻射污染源,其防護方法是很多的,只要能降低輻射源的輻射,達到國家標準的要求,就可以使用。 1.1 對電磁輻射區(qū)內人員的防護措施 推測或檢測到射頻功率密度超過40μW/cm2的區(qū)域,應認為是電磁輻射潛在危險區(qū)。人員容易誤入的危險區(qū)域應設有警告標記。除非有緊急情況,凡經計算或用場強計測量超過40μW/cm2的區(qū)域不允許人員在未采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進入。應利用保護用品使輻射危害減至最小,必須保證在發(fā)射天線射束區(qū)內工作的維護人員穿好保護服裝。應該禁止身上帶有金屬移植件,心臟起搏器等輔助裝置的人員進入電磁輻射區(qū)。應給受到輻射源,電磁能和高壓裝置輻射的人員作定期身體檢查。 1.2 室內電磁輻射的防護 對于室內環(huán)境中辦公設備、家用電器和手機帶來的電磁輻射危害,人們應采取如下保護措施: ● 自覺遵守國家標準,正確使用電腦、手機、微波爐等辦公設備和家用電器。 ● 電器擺放不能過于集中。在臥室中,要盡量少放,甚至不放電器。 ● 電器使用時間不宜過長,盡量避免同理使用多臺電器。 ● 注意人與電器的距離,能遠則遠。 ● 盡量縮短使用電剃須刀和吹風機的時間。 ● 長時間坐在計算機前工作時,最好穿防輻射大褂或馬甲、圍裙等防護用品。在視頻顯示終端,要加裝熒光屏防護網。 ● 經常飲茶或服用螺旋藻片,加強肌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 對輻射較大的家用電器,如電褥子、微波爐、電磁爐等,可采用不銹鋼纖維布做成罩子,或進行化學鍍膜來反射和吸收阻隔電磁輻射。 ● 正確使用手機。在手機接通的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量最大,瞬間可達2000mGs(毫高斯)。據報道,場強在10-150 mGs時,即可使體內抑制腫癌的基因R53發(fā)生病變,從而增加患癌幾率。在手機接通幾十秒后,電磁輻射強度可減少一半。因此,人們最好在手機接通幾十秒后再接電話。在接電話時,要盡量使頭部離手機遠一點,或采用分離耳機與話筒來接聽電話。同時,盡量減少通話時間,最好左右耳朵輪流聽。平時不要將開著的手機掛在胸前,以防心臟受損。特別是女性,電磁輻射對內分泌和孕婦的影響更為顯著。

|
|
|